一站六联 幸福平安 咸丰县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“板桥模式”

03-08 11:31   湖北政法新闻联合编辑部  

板桥村位于恩施州北部,距咸丰县城超过16公里,距恩施州106公里。全村5个村民小组,460户1500余人。耕地面积1703亩,林地7766亩。

过去,板桥村生活条件落后、歪风陋习突出、矛盾纠纷多发,是一个让人“头疼”的后进村。

如今,板桥村是“全国文明村镇”、“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”和“湖北省绿色示范乡村”,是一个村民自豪的幸福村。板桥村的变化创造了“板桥模式”,成为咸丰综治工作的“样板”,是湖北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一个缩影。

”一站六联“

板桥村华丽变身的法宝:“一站六联”村级治理模式:综治工作站,治安联防、纠纷联调、平安联创、困难联帮、服务联心、发展联手。

近年来,咸丰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“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、社区”“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”等要求,把“安民心”作为基层治理的源头之举,以忠堡镇板桥村为试点,探索形成了“一站六联”村级治理模式,并在全县全面推广,构建了基层社会治理良好格局。

”一站镇守“聚民力  夯实基层好基础

坚持从群众利益出发,集群众的智慧和力量,组建综治工作站,筑牢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。

建专班,传压力。针对过去存在的体制机制短板、社会矛盾凸显、治理能力弱化等问题,组建了集普法教育、信访维稳、矛盾调处、治安防控、公共安全、平安创建、特殊人群和网格化管理“八位一体”的综治工作站,压紧压实维护安全稳定的第一责任,精心耕好“责任田”。

优队伍,壮实力。工作站由村“两委”成员、驻村律师、村医村教、驻村干部、网格管理员等组成,同时按照“一出一进”原则,以公开招考方式,从返乡创业人士、大学生村官、产业致富能人中选优配强专班人员。

强保障,增活力。采取上级转移支付、以钱养事资金、政府奖励性补贴、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等渠道多方筹措资金,全力保障工作站高效有序运转,激发了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。

”治安联防“保民安  维护基层好秩序

强化基层治安防控体系建设,推进人防、技防、物防“三防融合”,着力维护良好治安秩序,有效提升了村民的安全感和满意度。

巡逻队“义务执勤”。组建以村“两委”干部、网格员、治安积极分子为骨干的义务巡逻队,配备专用器材、专业服装等必备物品,开展校园安全、红白喜事安全、道路交通安全及治安巡逻防控,快速处置突发事件,为村民安全保驾护航。目前,板桥村义务巡逻队组织排查80余次,查处安全隐患30余起。

监控网“全程紧盯”。在村民聚居院落、村道重要路口都安装了监控摄像头,实现对重点区域的实时监控和动态掌握,编织了一张牢固的安全“防护网”,“夜不闭户、路不拾遗”在板桥村已成为常态。

老百姓“群防群治”。注重发挥群众在治安防控中的主体作用,充分利用村民人熟、地熟、情况熟的优势,落实“十户联防”制度,通过相互提醒、宣传引导、监督约束和及时援助,集民智于治安,化民力为警力,形成“人人都是治安员、处处都有警戒线”的生动局面。 

”纠纷联调“顺民意  展现基层好面貌

坚持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,着力推动“事要解决”,在温暖人心中化解社会矛盾。

调委会“定纷止争”。成立由村“两委”成员、驻村法律顾问、网格员、乡贤能人组成的村民调解委员会,开展经常性排查与重点排查,对发现的矛盾纠纷苗头及时进行化解,及时回应群众诉求,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发生。

镇村组“三级联动”。定期与镇司法所、镇调委会一道在全村开展矛盾纠纷排查,对排查出的矛盾及时进行梳理,按矛盾纠纷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调解、联合调处,确保矛盾纠纷“发现得早、处理得快、化解得了”。

调解员“定期回访”。调解纠纷达成协议后,联调人员注重做好后续相关工作,督促当事人自觉履行协议规定,并定期对当事人进行回访,了解当事人思想状态,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。近年来,板桥村共成功调解矛盾纠纷32起,其中网格调解8起,人民调解20起,镇综治办调解4起,法律援助1起,无一起群访、越级访、非访事件发生,做到了“小事不出村、难事不出镇、矛盾不上交”。

”平安联创“塑民风  激发基层好状态

坚持以平安创建为抓手,充分调动村民自我教育管理的积极性,激发了“平安创建人人尽责、乡风文明共建共享”的良好状态。

“一推两议”民主管理。对农村低保、危房改造、扶贫搬迁、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民生事项,采取村民推荐、两委审议、党员和村民代表决议的方式讨论决定,村里干什么、怎么干、干不干由村民自己说了算,小村庄实现了大民主、大和谐。

“一创两挂”激励扶持。将平安创建与村民荣誉性评选活动挂钩,与惠民政策资金投入挂钩,每年开展一次平安家庭、平安院落、平安网格评选活动,将评选结果作为奖励扶持的重要依据,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。目前,板桥村共评出平安院落3个,平安家庭484户,平安之星30人。

“一规两导”约束引导。用一条民主制定的村规民约,倡导优良家风民风、规范行为,引导矛盾纠纷基层化解、依法化解。凡是违法违纪、不遵守村规民约、造成恶劣影响的,一律取消其享受优抚政策的资格。同时,通过举办乡村春晚、道德讲堂、评选“最美村民”等活动,丰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,树立了文明和谐新风。

”困难联帮“解民忧   营造基层好氛围

立足于为群众救急、解难、帮困,在细微处用心用力,让群众在一件件实事好事中增强对组织的认同感、归属感,营造了“困难互帮互助、干群协力同心”的良好氛围。

救眼前之急。成立综合服务队,为群众在物资运输、安全饮水、用电保障等方面提供便利;制定帮扶制度,为困难党员、群众、“三留守”家庭提供生活物资、传授实用技能、支援劳务“帮工”,让他们感受到“大家庭”的温暖。

解基础之难。针对行路难、吃水难、信息难上难等困境,坚持公路、水路、信息路“三路”并行,着力畅通乡村“血脉”。目前,板桥村新增6条硬化公路,完成10千伏稳定电网改造,光纤网络到村入户,三级过滤水厂保障安全用水,有效破除了基础瓶颈制约。

帮脱贫之困。坚持精准扶贫、不落一人,通过“一推两议”民主评议,对全村所有贫困户精准识别、精准帮扶、精准施策,帮助贫困群众迈上了脱贫致富、全面小康的新征程。

”服务联心  搭建基层好平台“

坚持变“管理”为“服务”,变出了基层治理新气象,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、干群关系零距离。

网格信息平台“无缝覆盖”。将全村划分为8个网格,每个网格确定1名网格员,协助村委化解邻里纠纷、搜集村情民意,实现民情联系无遗漏、社会管理无盲点;依托网格平台开通电商平台,帮助村民代购生活用品、销售农特产品,实现了“网货下乡、农货进城”。

微信公众平台“畅快互动”。建立“仙居板桥”微信公众号,利用平台进行党务、村务信息公开,全面宣传惠农政策措施,及时发布便民信息,通过微信平台与村民快捷互通。

便民办事平台“高效服务”。搭建“农民办事不出村”服务平台,直接为村民办理审批事项47项,让群众“进一扇门、办所有事”,村干部轮流坐班,为村民提供“全天候”服务,通过优质服务实现干群心与心紧密相连。

”发展联手“惠民生  共创基层好生活

坚持把村民团结在发展第一要务上,心无旁骛抓增收致富,携手共创和谐幸福生活。

规划共谋。村“两委”和全体村民共同商议,推进实施“短中长”相结合的“致富方案”,短期发展蔬菜300亩、中期发展核桃200亩、长期发展花卉苗木1000亩,一张张产业发展蓝图正在铺开,正在带来收益。

产业共建。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,建立合作社、村集体、村民利益联结,规模化发展特色产业,同时,依托产业基地,大力发展观光农业、休闲农业,现在的板桥村民既是股民、又是技术工人、小老板,人均纯收入过万元。

利益共享。注重产业链条拓展延伸,将贫困户吸纳在产业链条上,并将村集体20%的收益作为贫困家庭的帮扶资金,有效带动了贫困户共同致富。

启    示

必须抓牢“党建统领”这个关键,践行“为民服务”宗旨。基层组织是基层治理的“前沿阵地”,必须以党建为统领,选优配强基层干部队伍,建设一个充满凝聚力、感召力、战斗力的战斗堡垒,达到一个党员一颗星,一个支部一面旗。最好的治理不是冰冷僵化的“管理”,而是热情细心的“服务”,在服务中管理,在管理中体现服务,潜移默化地感染群众,让群众信任基层干部和基层组织。

必须坚持“群众主体”这个根本,贯穿“依法治理”原则。基层治理的事就是百姓自己的事,要把群众自我管理作为社会治理的基石,充分发动群众、依靠群众、相信群众,发挥群众的“主动性”,让群众自我教育、自我约束、自我监督。党员干部要带头学法、守法、用法,在法治轨道上推动“事要解决”。积极帮助引导群众勇于、敢于、善于拿起法治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,让群众“信法”不“信访”。

必须注重“夯实保障”这个基础,形成“促推发展”共识。要“舍得投入”,拿出实实在在的支持措施,在人力、财力、物力上优先保障,让基层治理工作有条件、有信心、有底气。稳定是发展的前提,发展是稳定的保障,要把群众凝聚在加快发展、共同致富这个中心和主题上来,调动群众强烈的发展愿望,以发展凝聚民心、维护和谐,推动实现更高质量、更高水平的发展。

(来源于:梦里苍山远微信公众号  据省综治办基层指导处材料编制)

相关阅读